听!深港协同创新在加速奔跑……
福田国际量子研究院、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140余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5所香港高校9个项目运行,深圳首个关地一体政务大厅“e站通”提供一站式服务,内地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投入使用,7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相继启用……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一年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1+N”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科研载体不断聚集,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成果逐渐显现。
着力基础研究,开启创新“总开关”
2020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提出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财政支持体系等7个方面、22条措施支持深圳园区建设。深圳园区探索适用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机制,出台实施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政策包”,建立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项目评估与淘汰制、同行评议制、政企联动制6大机制,将创新政策落地化、可操作化。经过深入研究论证,深圳园区形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等“五流四制”先试政策框架体系研究成果,系统推进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如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深港紧密合作协同发展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集聚起一批一流的创新资源以及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研发机构,开创了深港协同创新的新局面。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2020年3月成立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由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前沿基础研究成为其抢抓科技创新的源头。
“目前,研究院对标材料科学世界前沿领域,重点发展能源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分析科学5大科研领域,下设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先进结构材料与增材制造研究部、精准诊疗技术研究部三大研究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高级经理邹鑫说,在这里,研究院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人才团队及前沿基础研究优势,采用一院(福田研究院)两区(香港和福田)的模式,共享深港两地的创新资源。
记者走进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的展厅,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项目经理陈岩正在讲解部门建设情况与研发方向。“我们的项目主要是集中在开发高质量分辨电镜的关键部件,拟突破的核心技术将被应用于高端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子显微镜中,现已开发出搭建集成并验证关键部件的桌上型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系统。”陈岩说,“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我们正积极推动桌上型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产品落地量产。”
同样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福田国际量子研究院是由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以及南方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共享共用研究和交流合作平台,主要围绕我国量子科技战略布局,发挥合作区政策和区域优势,聚焦量子材料、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融合大湾区量子力量,打造国际一流共享共用和产业化中试平台。
南科大(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量子器件与芯片加工中心主任刘松表示,研究院通过建立先进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平台,保障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创新人才政策以及科创环境。”刘松告诉记者,福田国际量子研究院在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大尺寸单晶二维量子材料生长、电子束光刻机研制、极低温环境尖端科学装置研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阶段成果,福田量子研究院已纳入量子国家实验室建设规划,承担国家实验室深圳基地建设任务。
深港密切合作,打造创新高地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发展密不可分。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政策体系正不断增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已有140个高端科技项目落地深圳园区,其中不乏香港创业人员的身影。
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长富金茂大厦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的办公所在地。据共青团深圳市福田区委员会联络部部长辜为宜介绍,目前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已培育23家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21家,比例达91%,团队人员从初期69人发展至358人,拥有知识产权203项,5个团队产值从零迈入千万元级,企业获得融资共2.775亿元,工场获得国家众创空间认定,创造了“福田速度”,为香港青年来深创业提供了示范样板。
2014年创立于香港的奇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于2020年初入驻工场。公司创始人魏星说,凭借技术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研发的自动化芯片逻辑更正工具已推向市场,打破了美国公司在数字电路设计逻辑功能更正工具方面的垄断,实现了EDA国产化的单点突破。在魏星看来,把公司迁到合作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内地人才资源丰富,香港国际化程度较高,资源互补性强,两地携手将推动共赢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是第一个入驻合作区的香港高校,目前正从产学研三个面上积极规划孵化器、实验室、培训中心,旨在建成国家实验室级别的科研机构。2020年5月,香港科技大学在合作区成立了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深圳福田),通过依托深港协同创新实验室集群、蓝海湾孵化港和持续进修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希望进一步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研、创孵、培训平台,致力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贡献力量。”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总监高凌云表示。
目前,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汇聚了相关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邱幸博士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微电子与微系统增材制造实验室的博士后,也是深圳市优威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CEO。
记者见到他时,邱幸正在研究院的微电子与微系统增材制造实验室为大家讲解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微电子与微系统增材制造实验室是首批入驻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实验室之一,以微电子与微系统芯片级及板级的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其中的科学原理并开发先进技术。”邱幸说,2014年,他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在微电子领域的电子封装实验室开始光芯片封装技术的研发。对于光芯片封装、可植入器件封装以及柔性器件封装,邱幸有着浓厚兴趣,目前已发表5篇关于光芯片封装的专业论文,成功申请了两项与光芯片封装有关的项目,并创办深圳市优威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将科研成果进行商业转化。
“实际上,广东省在光芯片封装服务领域存在制造短板,封装工艺、后期测试以及模型建立是我们实验室的强项,我们希望以此来弥补短板。目前在深紫外的LED细分分装领域,实验室主要通过科大自研的硅基晶圆级MEMS技术来实现对现有商用LED产品的制造以及性能方面提升。未来我们希望利用微电子与微系统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在创新微电子与微系统产品的制造方面提供快捷的实现途径,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邱幸说。
-END-
往期精彩回顾请戳